來源:家長幫杭州站 2018-07-26 17:33:21
最近(5月),幼小銜接開放日活動開展得十分熱鬧——下半年即將上一年級的小朋友在老師或家長的陪伴下,進入小學參觀、體驗,提前感受校園氛圍。
“幼小銜接”自然也成了很多家長關(guān)心的話題。
幼小銜接到底需要銜接些什么?有哪些誤區(qū)家長應該注意?往下看,賣魚橋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王怡芳將為各位家長指點迷津。
王怡芳中學高級教師,長三角名校長培養(yǎng)對象、杭州市教壇新秀,浙江省春蠶獎獲得者。擔任校長21年,從2005年開始在杭州市賣魚橋小學任校長至今。
要不要給孩子報個銜接班?
“零起點”比“搶跑”更符合教育規(guī)律
幼兒園大班的老師,總會不斷接到家長問詢:“老師,暑假前需不需要給孩子報個幼小銜接班?”“為什么幼兒園不教漢字?”其實,關(guān)于幼升小,家長是應該做一些準備,但不是知識方面的,而是孩子生活習慣上的。
往年賣小家長開放日,老師教孩子正確的寫字姿勢
現(xiàn)在幼兒園也會有相應的主題活動,比如教孩子整理書包,帶他們?nèi)バW參觀,看看小學生做早操的樣子,感受小學生的作息時間。有時候,大班還會布置幾個口頭作業(yè),比如課堂上講一個故事給孩子們聽,讓他們回家后復述給爸爸媽媽。
該不該上幼小銜接班?其實早在2014年,浙江省教育廳和杭州市教育局就發(fā)文明確:一年級新生入學后要堅持“零起點”教學。
在王怡芳看來,一年級新生“搶跑”,弊遠大于利。如果老師課堂上講的東西,學生全都提前學過了,就很難養(yǎng)成上課注意聽講的好習慣,不僅影響個人學習習慣的養(yǎng)成,還可能影響班級上課秩序。
給孩子們做規(guī)矩,從排隊開始
孩子就是孩子,在什么階段需要學習什么知識,都是有教育規(guī)律可循的,超前學習只能說是拔苗助長。“傷仲永”的故事,其實不斷地在中國孩子身上重現(xiàn),不是因為孩子變笨了,而是因為超前的學習,讓人們對這個孩子有了超前的不切實際的期望,這對孩子來說并非好事。
家長太急卻急錯了地方
注重知識本身是錯誤導向
“孩子認識1-100的數(shù)字,會做10以內(nèi)的加減法,我們就把孩子當這個基礎(chǔ)教的。”賣魚橋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王怡芳說,或許有家長會說,現(xiàn)實如此,我怎么能不急呢?急倒應該急,但急錯了地方。
教孩子們做手指操
王校長拿游泳打了個比方:孩子要學游泳,家長得提前給孩子買好游泳衣,告訴他要注意安全,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學游泳前后的銜接,而不是直接教會孩子游泳。要是孩子學會了游泳,他還需要在教練手下學什么呢?而且很可能泳姿教錯了,孩子改也改不回來。下水之后,因為自以為學會了,還會對學游泳失去興趣。
幼升小也是如此。王校長在多年的學校管理中發(fā)現(xiàn),家長們對孩子注意力、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的關(guān)注是有所欠缺的。“很多家長注重知識本身的積累,這真的是錯誤導向。”
王校長就碰到過這樣的事例,有個孩子剛上一年級,不會擦屁股,家長求助班主任,說給孩子備了濕紙巾,請老師幫幫忙
王校長知道后很堅決地告訴老師,“不能這樣幫忙。如果孩子身體發(fā)育出現(xiàn)問題,需要老師幫忙,那沒問題的。但這件事,是家長沒有培養(yǎng)好孩子必要的生活能力,就是家長的失職。這是需要家長補上的功課。”
除了上文提到的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(yǎng),孩子在上小學前,家長到底還應該教什么呢?王校長給各位家長總結(jié)了三個方面的建議。
1、教孩子怎么跟同伴交往
當孩子升入小學后,就會面臨一個新的集體。他會結(jié)交新的朋友,一起玩耍、學習。
家長首先需要給孩子創(chuàng)造一種和諧的家庭環(huán)境,尊重孩子的決定,讓孩子能體驗到同伴交往帶來的樂趣和成就感。同時家長也要告訴孩子,在家里應該怎么接待朋友,怎樣去朋友家赴約,幫助他們學會待人接物的常見方式,怎樣和同伴分享。
另外,家長還需要引導孩子怎樣選擇交往對象,告訴他們并非任何朋友都是有益的,要學會分辨。
2、教孩子做個有教養(yǎng)的人
教育孩子的過程中,大家總會提到一個詞“家風”。簡單地說,就是一個家庭的傳統(tǒng)習慣、生活作風。父母怎樣做,孩子就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。
往小了說,孩子見人會不會問聲好,在學校是否會對老師出言不遜,撞到了別人會不會說對不起……都能看出一個孩子是不是有教養(yǎng)。
其實,當我們成年后回顧自己的成長過程,每個人的身上都帶有家庭的烙印。要教育好孩子,必須認識到樹立良好家風、言傳身教的重要性。
3、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學習
生活中怎么學習?王校長說,“教孩子,不是簡單地把孩子叫到跟前,對他說記牢這是一二三四,而是在平常的時候,不斷地重復,讓孩子潛移默化地處在學習狀態(tài)。”
王校長在外出旅游時曾看到過這樣一個場景:一位母親帶著一位剛學會走路的孩子走樓梯。母親很耐心地拉著孩子的手,每走一步和孩子一起數(shù)數(shù):一、二、三……當時,王校長就感慨地說,這就是在生活中學習。
延伸到家長們關(guān)心的識字問題,也是這樣。“當孩子對外界的文字還不敏感的時候,你硬要他去學,其實他還沒到這個該學習的節(jié)點上。”王校長說,反而是生活中很隨意的場景,比如讓孩子在幾份報紙中找出某某報紙,這一過程就讓孩子自然而然接受了“某某報紙”這幾個字,家長看似無意的生活對話,往往會對孩子傳遞一種最有效的學習信息。
相關(guān)推薦:
小升初試題、期中期末題、小學奧數(shù)題
盡在奧數(shù)網(wǎng)公眾號
歡迎使用手機、平板等移動設(shè)備訪問幼教網(wǎng),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!>>點擊查看